全屏 东光县街道地图 东光县乡镇地图 试试看!
33地图-→ 沧州东光县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沧州地图 辖区: 【孟村地图 | 献县地图 | 吴桥地图 | 南皮地图 | 肃宁地图 | 盐山地图 | 海兴地图 | 东光地图 | 青县地图 | 沧县地图 | 河间地图 | 黄骅地图 | 新华地图 | 运河地图 | 泊头地图 | 任丘地图】 其他: 【地图下载】 【友链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河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东光县地图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东光县城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位于华北平原冀东南部,地处黑龙港流域下游,沧州市南部。全境横距36.5公里,纵距32.5公里,总面积730平方公里。南邻吴桥县;北与南皮县毗连;西与阜城县以南运河为界;西南与景县接壤;西北与泊头市接壤;东隔漳卫新河与山东省宁津县相望;县城在沧州市政府驻地南55公里处,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东偏南180公里处。距首都北京市260多公里,距天津市160多公里。

中文名称: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
下辖地区: 东光镇、连镇镇、找王镇
电话区号: 0317
邮政区码: 061600
地理位置: 河北省沧州市
面积: 730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
著名景点: 铁佛寺,马致远纪念馆,二郎岗永清观,泰山行宫
车牌代码: 冀J

目录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1. 地质
  2. 地貌
  3. 气候
  4. 土壤
  5.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中共东光党史上的“第一”
农业基本情况
林业基本情况
畜牧业基本情况
工业企业
乡镇企业
基础设施
  1. 水利
  2. 电力
  3. 道路
  4. 通讯
文教卫
  1. 教育
  2. 卫生
  3. 体育
文物古迹
旅游资源
民风民俗
  1. 民风
  2. 民俗
历史名人

地理位置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位于华北平原冀东南部,地处黑龙港流域下游,沧州市南部,位于东经116°28′至116°53′,北纬37°44′至38°02′之间。全境横距36.5公里,纵距32.5公里,总面积730平方公里。南邻吴桥县,两县城相距32公里;北与南皮县毗连,两县城相距20公里;西与阜城县以南运河为界,两县城相距33公里;西南与景县接壤;西北与泊头市接壤;东隔漳卫新河与山东省宁津县相望,县城相距35公里。

自然环境

地质

  大地构造,属古生代中后期抬升成陆地的华北地台。地质结构位于中生代和近生代以来的新华夏系北东向断裂的结构,属于华北沉降带中的黄骅凹陷区。从局部构造来讲,处在沧县隆起和埕宁隆起之间。总体说来,震旦亚界和古生界岩层发育比较齐全,厚度巨大。下第三系厚度很小,县境均为巨厚的第四系地层覆盖,无露头。

地貌

  地势平坦,倾斜缓慢,西南高东北低,高程14.5-9米,波降1/10000-1/12000,主要由缓岗、洼地、二坡地、沙丘等组成。

气候

  属暖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地貌对气候的影响甚微,总的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度适中,雨热同期。年降水分布不均,具有春旱、夏涝、秋吊的特点。旱、涝、风、雹、连阴雨、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

土壤

  境内土壤共分2个土类(潮土、褐土)、4个亚类(普通潮土、褐化潮土、盐化潮土、褐土性土)、11个土属、49个土种。

自然资源

  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有野生植物六七十种,分属24科,野生动物一百多种,归属12纲73科)、能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树木落叶及杂草等)。

行政区划

  东光县始设于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1年),因此地原为东阳侯之封地,取"东阳"之意,始置东光县。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为“观州”,故东光又称“观州”。1944年划属山东省,1952年划归河北省沧州地区,曾与南皮、交河、阜城、泊镇并为交河县。1961年6月恢复东光县建制至今。现辖:东光镇、连镇镇、找王镇、秦村镇、灯明寺镇、南霞口镇、大单镇、龙王李乡、于桥乡。7镇2乡447个行政村,总人口34.7万,幅员面积7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万亩。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历史沿革

  汉高帝四年(前203)始置东光县。时属幽州渤海郡。汉章帝建初四年(79)东光县改隶乐成国。汉和帝永元七年(95)还属冀州渤海郡。
  三国时期东光为魏国地,隶属冀州渤海郡。
  西晋时期东光县初属冀州渤海国。晋武帝咸宁三年(277)废国改郡。晋武帝太康十年(289)改隶冀州国。晋惠帝太安元年(302)还属冀州渤海郡。
  南北朝北魏时东光属冀州渤海郡。魏文成帝太安四年(458)渤海郡郡治迁至东光县城。东魏时(534-550)东光县仍属冀州渤海郡。北齐、北周时东光均属渤海郡。
  隋代东光县初属渤海郡。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隶冀州。开皇九年(589)置观州,东光县属观州。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废观州,东光还属冀州,大业三年(607)改隶平原郡。
  唐代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观州,东光县隶属观州。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废观州,设河北道,东光县隶属河北道沧州。唐德宗贞元二年(786)河北道设景州,辖东光县。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废景州,东光县还属沧州。长庆二年(822)再设景州,东光县复属之一。唐文宗太和四年(830)又废景州,东光县属沧州。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复置景州,东光县遂属景州。
  五代时期东光县皆属景州。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东光县改隶沧州。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东光县改隶河北东路定远军。真宗景德元年(1004)定远军改称永静军,继辖东光县。金初永静军升为景州,东光县为其所辖。金卫绍王大安年间(1209-1212)更名观州,仍辖东光县属河北东路。
  元代世祖至元二年(1265)改观州为景州,属河间路,辖东光县。
  明初东光县为京师省河间府所辖。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七月废东光,并入阜城县。
  洪武十三年(1380)十一月复置东光县,属河间府景州。
  清代世祖顺治五年(1648)设直隶省,东光属直隶省河间府景州。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升河间府沧州为直隶州,增领东光县。雍正九年(1731)东光县改隶直隶省河间府。
  1913年东光县属直隶省渤海道。1914年东光县属直隶省津海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东光县直属河北省。1937年划属河北省第八督察区。1937年9月日军侵占东光县城,东光县遂沦陷。
  1938年8月东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南第六督察专员公署。1941年初东光县属冀鲁边区一专署。1944年1月冀鲁边区同清河根据地合并,组成渤海区。同年4月东光、吴桥、南皮三县合并建立东南吴县,属山东省渤海行政公署一专署。同年9月以东光通往南皮县黑龙村的日伪公界,又将东南吴县划为2个县。公路以北为东南县,公路以南为东吴县。1946年2月东光、南皮、吴桥三县恢复原建置,东光县仍属山东省渤海行政公署一专署。1949年8月山东省渤海行政公署一专署改称沧南专区,继辖东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东省于1950年5月撤销沧南专区,东光县划属山东省德州专区。1952年11月7日东光县划归河北省,属沧县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沧县专区,东光县改属天津专区。同年12月20日天津专区撤销,遂归天津市辖,同时撤销东光县并入交河县。1961年5月23日设沧州专区,同年7月9日东光县恢复原建置,隶属沧州专区。1970年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继辖东光县。

中共东光党史上的“第一”

  1、第一位中共党员。王鹏,东光县东大吴村人。1933年2月,由吴建华、张逸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2、第一个党支部。1933年夏,王鹏,辛福增等6名党员,在南皮城内西街麟瑞阁石印局建立了中共东南联合支部委员会,辛福增任支部书记。
  3、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1938年8月31日,东光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灯明寺东于庄成立。石景芳任第一任县长。
  4、第一届中共东光县委。1938年10月下旬,中共东光县委成立。刘景祚任县委第一任书记,李光前任组织部长,周劳工任宣传部长。
  5、第一支抗日武装-县大队。1938年8月创建,有人枪40余,县长石景芳兼任大队长,刘子仁任副大队长,马崇宗任教导员。
  6、第一所军政学校。后马军政学校,1938年9月,付继泽、康伯明、张一三等人,在灯明寺后马创办。
  7、第一个区委会。1938年10月,中共东光县委建立后,即在马候杜一带设立了勿区区委会,张逸民任区委书记。
  8、第一次抗日战斗重大胜利。三打灯明寺,1938年12月,肖华司令员、邓克明参谋长率部与日寇进行激战。消灭日伪军各200多人,并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9、第一个群团组织。县青年抗日救国会,1940年3月成立,石青任主任。
  10、东光县解放第一役。解放连镇战,1946年2月4日,由付继泽将军指挥,打响了解放东光第一役。

农业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耕地72.5万亩,农业人口30.4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山芋、 谷黍、高粱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瓜菜等。

林业基本情况

  全县果树面积7.65万亩,其中苹果1.6万亩,梨2.16万亩,枣树3.6万亩。苹果主要分布在大单、秦村等乡镇,以红富士苹果为主;梨主要分布在南霞口镇,以鸭梨为主;枣以金丝小枣为主,集中于大单、南霞口等乡镇。全县四旁植树达1241万株,用材林占地7.43万亩,用材片林0.5万亩,灌木林0.5万亩,树种主要有杨、柳、榆、槐,分布于全县九个乡镇。全县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达58.28万亩,控制率为80%,主要分布于大单、秦村、找王、于桥等乡镇,树种主要以杨、槐为主。全县有林地面积达16.08万亩,林木覆盖率为15.1%。

畜牧业基本情况

  2003年全县牛存栏8.4万头,羊存栏30万只,猪存栏8.4万头,禽存栏266万只,肉类总产20306吨;蛋类总产18200吨,畜牧业产值3亿元。全县共有各类养殖专业户6400户;各类养殖重点村近百个,其中像东光镇李树养鸡重点村9个,像秦村镇田庄养猪重点村10个,像灯明寺王东吾养羊重点村6个,像大单镇辛店、后孙养牛重点村70多个。还出现了全市数得着的规模养殖场,如大单镇李国通存栏5万只的蛋鸡养殖场,存栏100头的宏达奶牛场,东光镇存栏1000头的宝丰养猪场、于桥乡王喇养猪场等。全县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目前有东光镇宝丰种猪场,龙王李南小胡种鸡场的建设,同时培育了找王无角多赛特、杩家口波尔山羊种羊场,全县牛、羊、鸡、猪优种覆盖率均在80%以上。近几年来新建了大单镇辛店、秦村镇张恒等10来个大型牛羊交易市场。现全县建起了茂源、盛源等十余家苜蓿收购加工企业,全县形成了苜蓿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产业化格局。

工业企业

  工业系统共有县属工业企业18家,共有干部职工5100多人;共有五大支柱产业,以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为主;主要产品有DSD酸、尿素、水泥、白布、包装机械、电池等,产品销往国内外。

乡镇企业

  目前,东光县有乡镇企业摊点3139家,从业人员2924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1%。塑料、化工、包装机械、油棉加工四大特色行业是支撑全县乡镇企业的主导行业。四大特色行业现有企业1200多家,从业人员近15000人。主要产品有:塑料制品及与其相关的制版、制墨,油化工、稀土、染料、纸箱机械、塑料机械、油棉加工、电机配件、冲床、玻璃器皿、工艺镜、弹簧、空压机配件等近1000种。

基础设施

水利

  行洪河道两条,分别是南运河和漳卫新河,其中南运河在我县境内长36.7公里,漳卫新河在我县境内长23.1公里;排涝河道4条,即:宣惠河44.8公里,龙王河30.2公里,沙河21公里,江沟河22.1公里;主要干渠4条,即:跃进渠30.9公里,胜利渠39.5公里,漳龙干渠7.7公里,革新干渠16.5公里;大小配套沟渠642条,全长1266公里;全县共有桥461座;闸33座,其中大型闸1座(陈桥闸),中型闸3座,小型闸29座;涵洞548座,其中桥涵496座,闸涵52座;扬水站78处;深浅机井9138眼,其中深井567眼;坑塘620个;喷灌面积3.53万亩。全县一次性蓄水能力达370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7.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49万亩。

电力

  县内拥有220KV变电站1座,主变1台,12万KVA;110KV变电站2座,主变3台,94500KVA,110KV线路3条43.9公里;35KV变电站9座,主变17台,50850KVA,35KV线路9条,131.5公里,10KV线路1057公里,低压线路1328公里,配电变压器1889台,138860KVA。

道路

  公路,县内有国道、省道、县道、乡 道四种道路,其中国道104路穿越全境,境内全长29.665公里;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境内全长33.995公里;省道武千路自西向东横穿县境,全长35.07公里;县道有连耿路、南吴路、霞果路等,全长78.567公里;乡道全长537.3公里,全县447个行政村已有370个行政村通了油路,大单、于桥两个乡镇2000年前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全县形成了以连耿路、霞果路、龙于路、大砥路、王郑路、曲于路、胡集路、金刘路、张秦路为总体框架的公路网。铁路,县内有津沪铁路,自泊头市入东光境,南至连镇出境入吴桥县境,境内全长30公里,由北而设东光1个火车站。

通讯

  县网通公司设有1部1室、4个生产班组、5个支局、11个农村电话管理站。现有出局电缆2万对,局用交换机容量3万门,接入网设备2.7万门,本地网光缆线路139公里,接入网光缆线路120公里,架空电缆559公里,本地电话中继电路70条,用户中继线4860条,固定电话用户3.8万户。县邮政局设1部1室,城内设4个班组、3个公司、2个生产部,基层设10个支局。133、130用户达到8000多户。移动公司135、136、137、138、139用户1.3万余户。

文教卫

教育

  东光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96所,其中高中1所,职教中心1所,初中19所,小学373所,县直幼儿园1所;全县共有教职工4446人;现有在校生62446人,其中初中1605人,小学43856人,高中2285人。

卫生

  全县共有医院22所,其中县医院1所,中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20所;另有县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各1所;总计床位461张;乡镇中心卫生院以上医疗单位普遍建立了急救中心,购置了10辆救护车和急救医疗设备;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15名。近年来,先后建成门诊楼、医技楼11幢,并购置了CT、彩超、碎石机等大型医疗设备15台(件)。

体育

  东光县有乒乓球、武术体校各一所,现有队员130余人,近年来,先后向大中专院较输送专业人才30余人;1998年被评为河北省体育先进县。
  历史人物:
  马致远(?——1321后)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称“元曲四大家”。著杂剧16种,现存《汉宫秋》等七种。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有“秋思之祖”之称。
  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清末爱国武术家。
  荀慧生(1900——1968)名秉彝,后改秉超、慧生,艺名白牡丹,字词,号留香,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文物古迹

  马氏祠堂,系马致远后人所建,民国初年尚存。
  马致远墓,原在马祠堂村南约200米处。
  马致远像,现存县文物管理所。

旅游资源

  东光旅游资源有: 铁佛寺
  马致远纪念馆
  二郎岗永清观
  泰山行宫

民风民俗

  东光县境,汉民居多,回、苗、满族极度少数。民间风俗以汉民风俗为主导

民风

  (一) 尚勤恶懒:城乡上下农民占百分之九十,家业种植业是生活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勤劳耕种,不违农时十分重视。民谚云:“人勤地不懒,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村中农民常以庄稼长的茁壮自豪,也因此早起晚睡甚至披星戴月。尤其是麦、大二秋,家家无闲人,饭做熟之后,送到地里吃,抢收抢种,忙的不亦乐乎。对于好吃懒作的人,男的被称谓:“懒汉”或“二流子”;女的则被称谓:“懒老婆”,人皆嗤之以鼻。崇尚勤劳,憎恶懒惰,是继承先辈遗风,以育后人的美德。代代传承,蔚然成风。
  (二)尚俭恶奢:“农村中家家户户节俭度日,且习以为常,虽然年景好粮棉夏收,也不改初衷。一般农户为了节俭,自己腌咸菜,自己织布、缝衣、做鞋。一日三餐,粗细搭配,不是逢年过节、盖房修屋、婚丧嫁娶,绝不置办酒席。从穿戴上,虽然注重仪表,但从不崇尚华丽、干净、整洁是美。早年民间盛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足见其尚俭至极度。近年,生活日益提高,服装鞋帽多由市场购置,大都看看经济实用,仍不崇尚华丽。如果村中某户讲吃讲穿不顾经济条件好坏,人皆耻笑,说这一家“不会过日子”,儿娶女嫁也因此受到影响,别的人家恐怕自己家境败落,不敢娶这样家庭出身的闺女做新娘;也不敢把自己的女儿送进这样的家庭,恐其日后生计无着。
  仅举城东北五十里小刘家庄刘老太爷节俭度日一例足见一斑 ……
  刘老太爷家境殷实,土改时有地一顷多,全家五口人,喂有两头牲畜,自己耕种,从不顾工。带星下地,带星回家。一年到头不添件新衣裳。家中粮食满仓,但绝不浪费一粒粮食。直到农业合作化时,有生一来他才第一次尝到豆腐;第一次买了“烧饼、油条”高兴地逢人便讲。更为稀奇的是,这一家吃香油,用铜钱往外蘸,把铜钱拴上线绳,先沾水后沾油,结果到了腊月三十,四两香油变成了六两。
  这一家虽有太吝啬之嫌,但毕竟反映了民间节俭度日的风气。
  (三) 尚忠孝, 恶叛逆:忠臣、孝子、烈士(女)、贞女在民间倍受赞誉。乡贤袁恕已、刘挚、霍元甲、偏坡营村张氏姐妹(双烈女)其人其事有口皆碑。对于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以及民间忤逆不孝的子弟,则为人不齿。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流传民间的一句口头禅。在这种家庭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引导下,人人争作忠孝两全的“完人”。
  公元1949年以来,扬弃了忠孝中的封建内涵,树立起社会主义新风尚。忠于共产党、忠于毛主席成为新时代的新风尚;孝也一改以顺为孝的旧传统,实行人人平等的新思想。在“镇压反革命”、“资本主义改造三反五反”、“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四清”、“文化大革命”等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了许许多多子女帮助老人破除旧思想,全家共同进步的模范家庭。比如农业合作化时期,许多家庭中的老人不愿意将自己一生购置的田产,交给农业合作社,青年人思想先进,积极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努力去做父母的思想工作平等讨论农业合作化的利弊,展望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共同走农业合作化道路。还有些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家庭出身的子女,在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感召下,大义灭亲,与其父母划清界限,决心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新的忠孝思想。
  (四) 尚教育恶愚昧:古老的传统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念,在东光民间根深蒂固。村村户户家家人人重视教育,盼子女成才,盼子女知书达礼是每个家庭的向往。有的家庭虽然家境贫寒,宁可砸锅卖铁也让子女求学深造。 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民缺少文化教育,饱受愚昧之苦。写家信,读来函,看文书,打官司告状…,样样求“先生”农民因为不识字,不了解社会发展状况,消息闭塞,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解放后,先后开展了“扫盲”、“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农村文化教育状况大为改观,一字不识的农民几乎不存在了。虽然教育取得长足进展,但农民崇尚教育,憎恶愚昧的信念亦然如故。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民展,使农民对教育的追救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近年来,中等专业教育已不在是追求目标,大学专科、本科、研究生正在人们心目中占据相当位置,志向远大的青年学子,追求出国学习深造。
  (五) 尚礼交,恶野蛮:“礼义廉耻国之四维”,重四维,恶野蛮是县内民间较为广泛的道德标准。在日常生活中,礼义具体地体现在敬老爱幼、尊崇贤达、待人礼貌、交友真诚、不欺不诈、互相帮助、见义勇为等行为中。对于那些与此相反,横行乡里、贪污盗窃、以强凌弱、贯行不法之徒,人人深恶痛绝。
  一九三七年日寇侵略我国,本县王喇乡李习庄李文成,倚仗自己是保定军校速成班毕业生,投靠日本,充当汉奸。为了效忠日寇,他屠杀平民,抬着人头,逼迫民众挖“惠民沟”(一种划地为牢的战壕),横行乡间,虽然步步高升,官至东(光)、南(皮)、吴(桥)、宁(津)、沧(县)剿匪总司令,但县内人人憎恨,镇压反革命、枪毙李文成的布告一贴出,四外八乡奔赴刑场,有的操刀,有的持斧,有的妇女怀里揣着剪刀愤怒哭诉当年冤屈,人人对这个野蛮的民族败类恨之入骨!

民俗

  (一)婚 俗
  自古婚姻被视为人生大礼,故民间十分重视。早年婚姻多由媒人介绍、父母包办,婚姻自主是近年才实行开来的。旧婚俗的基础一般都是建立在“门当户对”、“信仰一致”这上的。官宦家庭与豪门大户做亲家,平民百姓与平民百姓相联姻,宗教信仰相同往往也是联姻的基础。如伊斯兰教、天主教、圣贤道、一贯道等。穷人娶不起媳妇的农户也有以自己的姐妹与家境贫寒的人家互换,叫换亲,还有的三家转叫转亲。即甲家之女嫁乙家,乙家之女嫁丙家,丙家之女嫁甲家。这样的婚姻多数年龄不配,痉良多,但由于互相制约,婚姻在无奈中维持。
  旧式婚姻程序如下:
  (1) 提亲:由媒人或亲朋好友,为成全男方或女方终身大事,根据政治地位、家庭经济状况,文化水平以及年龄、相貌等条件, 在相匹配的前提下,前往男家或女家介绍情况,经双方初步斟酌摇头则作罢,点头则开始议婚。
  (2) 议婚:这一阶段包括通书过柬,合婚,小定三个程序。
  通书过柬是 :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用庚贴的形式由媒人转递对方,达到相互了解出生年月日、属相、纳音五行、命相等情况,为合婚奠定基础。
  合婚:主要是看男女生辰是否犯忌。命中相生还是相克,一般由算命先生进行。男女双方家长也很注重这一点,认为“相克”是绝不能成亲的,因为这样会凶多吉少甚至被“克”致死。流行的歌谣如;白马犯青牛,鸡狗不到头,羊鼠一旦休…。歌谣是以男女命相来论断婚姻的,其荒谬可想而知。
  如果相合,则允亲。
  小定:允亲之后,男女双方即视为亲家。双方互通大帖,按辈份称呼。男女两家各自为儿女做嫁娶准备。
  (3) 定婚:经过以上蕴酿、准备,正式确定婚姻关系,男家赠女家彩礼,女嫁置办嫁妆。准备充分之后,双方议定迎娶日期。
  (4) 迎娶:迎娶具体日期要由算命先生或村中有文化的人选择吉日进行。吉日早辰抬花轿往女家迎亲,经济富裕的人家还要组织乐队,吹吹打打,笙笛齐奏,锁呐清杨,十分热闹。
  (5) 典礼:花轿进门,红毡铺地,新郎掀轿帘,以彩绸相牵至堂前,父母正面端坐,来宾侧立两厢,新郎新娘在伴娘伴郎的陪同 下,按照司仪的程序演礼。一般为鸣炮、奏乐、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之后由伴郎伴娘送入洞房。
  典礼之后,喜宴开席…。
  新式婚俗是建立在自主基础之上的,虽然父母也参加商定,但同意与否仍则由青年男女自己做主。经过恋爱,相互了解,感情融洽结为伴侣;典礼的形式在旧式婚礼的基础上有所改变,但万变不离其中,新式典礼程序有父母、来宾讲话,新人介绍恋爱经过,致辞答谢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婚俗也在淘汰落后的程序,代之以既先进又文明的结婚方式。如旅行结婚、集体举行婚礼等等。
  (二)、丧俗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儿女为缅怀父母深情崇尚厚葬,近年来推行“火化”之后,丧俗从俭,但积习难改,殡葬风俗大致如下:
  一般从死者咽气到殡葬三天时间。(因亲人不在侧面边,也有等四天、五天、七天的)第一天:发讣告、报丧。把死者生平死讯以文字形式告知众人,并派族中青壮年往亲友家中报丧。丧家则置办棺木、联系乐队、准备来宾吊唁的饮食、孝服等。儿女守棂在侧。
  第二天入敛、火化。亲友及族人相继吊唁,并行跪拜礼(也有地鞠躬礼的)。实行土葬的至晚入敛。即反死者由棂床移入棺木,由室内移到室外,搭设棂棚,以供祭奠。不实行土葬的即行火化,之后把骨灰盒置棂棚内,以供祭奠,儿女长跪两厢,向吊唁宾客行跪拜礼以示答谢。至晚,有的做道场,超度亡灵,有的唱坐台戏,也有的不做这些程序。夜里灯火通明,子女守候。
  第三天殡葬。为了使殡葬仪式办的风光,按风俗扎纸人、纸马、纸楼…糊制引魂幡、摇钱树,租借八抬大轿、聘请庞大的乐队、舞狮引棂,送葬队伍可谓浩浩荡荡。
  起棂前要举行“送路”仪式,把纸车、马、侍者,烧掉,并褥告一些路途安顺之类的话,表示送别。
  过午时,把棺木移入轿内,抬往墓地,诸位来宾、亲朋好友及一切送葬者,在成坟后离去。
  葬毕,死者子女沿街向参加丧礼之人跪拜,名曰“谢孝”。
  事后,三日烧幡,第七日祭典一次至五个七日结束。以此形式寄托哀思也不违情理,比起古人守墓三年大为逊色了。
  (三) 节日庆典
  (一) 元宵节 顾名思义:元,乃第一,元宵即第一个月圆之夜——旧历正月十五日亦称“上元节”,此节分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进行,即常说的三天十五半月年。三天夜间,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制作各种灯饰,有宫灯、八仙过海、鲤鱼跳龙门、五福捧寿灯以及荷花灯、西瓜灯、走马灯等多种多样,颇为壮观,观灯即成为民间一大乐事。因此,元宵节也称“灯节”。同时,还燃放焰火,一声巨响,空中流光异彩如同仙女散花。
  白天则民间花会沿街串行,跑旱船、骑竹马,舞龙灯、高跷、耍狮子、扭身歌等。尤其是正月十六日,民间传言:此日走百遍,一年身体健。男女老少都按着这个老习惯出门游玩,街上人声鼎沸,鞭炮齐鸣,锣鼓声声,热闹非常。县城最热闹的地方,当属铁佛寺、二岗前,数万人汇聚庙前,人山人海,进香、观赏花会的、卖饮食的、练武的、演唱的,应有尽有。各家携儿带女欢欢喜喜来逛庙会,渡过“元宵佳节”。四外八乡也驱车赶来尽兴游玩。
  元宵凶家家吃“元宵”,即以糯米粉滚成的带芯馅的核桃大小的园球状食品。芯馅多种多样,多种风味,属于一种特色食品。民国初年,袁世凯品味元宵,因音生疑,改元宵为“汤元”,回避“袁消”之讳。袁世凯皇帝梦破灭、汤元又改成元宵至今。
  (二) 正月二十五填仓日:家家以草木灰画元形,充做粮囤,因此填仓俗称“打囤”。意在兆盼丰年。二月二,龙抬头。此日,虽无庆典祭祀活动,民间传云:即日龙从冬眠中复苏醒来,由静入动。孩子们歌曰:二月二敲梁头,金银铜钱往家流;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蚰蜒不见面;二月二,敲门鼻儿,也有闺女也有儿…。迷信色彩,荒唐可笑。
  (三) 三月三。传遍说是天上王母娘娘桃会的日子,民间多以此日郊游,踏青,欣赏明媚春光。
  (四) 清明节。俗称“寒食”。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走国时的功臣介子推,禁止民间生火作饭,以示怀念。流传下来称为“寒食”。后来,逐渐演变成上坟祭祖的日子。
  (五) 端午节: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于五月初五日悲痛忧国,投汨罗江而死,人民十分惋惜,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忠臣,家家包粽子投江祭奠,表示哀悼。至今这天家家户户食“粽子”。
  (六) 五月二十五日铁佛寺庙会。自宋迄今,铁佛寺庙会十分兴盛繁华,相传各县客商,佛门信徒,俗家子第都来赶会。谣云:“沧州狮子景州塔,东光县的铁菩萨”其名声远播山南海北。铁佛寺原址县城西南营,一九六七年秋,破四旧时被搬运站工人和东光中学学生用骡马、拖拉机拉倒,佛像运往城东何庄炼铁,拆庙的旧砖拉到南关南头盖了农机站,庙址改建成小学校。新铁佛寺建于一九八七年,庙宇占地二十二亩半;铁佛由城关铸造厂铸成,全高8.15米,是全国最高的坐式佛像。
  (七) 七月七乞巧节:传说此日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虽无祭典活动却以为牛郎织女相会这天必然降雨,因为夫妻相见难免热泪交流…。
  (八) 七月十五日鬼节:为求吉利,七月十四日超前渡过。故有七月过十四,八月过十五之说。超前渡过意在躲避鬼节这一天。现在乡间多在此日改善生活有的包水饺,有的捞面,也有的蒸包子…。节日前后,祭典亡灵是村村户户都要做的事情,只不过放河灯祭水中亡灵的习俗已不见了。
  (九)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又称“团圆节”。传说元末农民起义之前,将传单藏于月饼之内,家家吃月饼时,见到传单响应举义, 故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其实,元代之前就有中秋节。秋乃百谷成熟之期,月乃阴精,系月老之宫,主宰人间姻缘,凡有缘者皆以红线系之。民间有“月老定姻缘之说”。古代,人们满秋季丰收喜悦,全家欢聚一堂,以西瓜、水果、毛豆等供品祭拜月神,庆贺全家团圆如月,久而成俗,故名团圆节。
  近现代以来,八月中秋仍然有吃月饼,祭拜月神的习惯,但多数家庭为庆祝团圆,饮酒赏月,以尽天伦之乐。
  此外,亲朋好友之间馈赠礼品,相互庆贺。
  (十)九月九日重阳节:《洪兴祖补注》云:天有九重,故曰重阳。又名重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唐王维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个。古有登高之俗,今为“老人节”。目前,城乡上下“老人节”期间,多携礼品,拜访长者以示敬意,也有的乡村、机关、单位,邀请老干部、老职工举行座谈会、茶话会畅叙国内外大事,共商致富大计。老龄社会的到来,使老人节“的意义更加重大。
  (十一)十月一日“地府”开门
  传说:从即日起地府开门半月,民间皆备香烛纸马上坟祭祖。沿系至今仍为民间扫墓之期。每逢十月一日,家家携儿带女上坟祭祖,烧化纸钱,行跪拜礼。有的人家燃放鞭炮,用纸扎彩楼,折衣被,名曰“送寒衣“。其实乃缅怀先辈寄托哀思的一种形式而已。
  (十二)腊八日:即腊月初八日,相传乃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之日,为了表示庆贺,早晨家家户户,以五谷杂粮,小枣、花生仁熬“腊八粥”。
  (十三)腊月廿三,送灶王爷上天。
  这天晚上,农村中燃放鞭炮,蒸年糕祭灶王。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家庭和睦,家丑不可奏报天庭(俗有糖瓜辞灶,用以粘嘴的说法)。祭拜礼毕,烧化灶王画像,名曰送神。
  (十四)春节
  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腊月三十曰“除夕”正月初一曰元旦。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彻夜不眠,名曰守岁。为什么守岁呢,传说中还有这样一段佳话:相传远古时代,年乃一种吃人的怪物,生有三头六臂,长的十分凶险。但是它有怕火、怕光、怕响声的弱点,于是人们为了躲避它,不但彻夜不眠,还在院中撒芝麻杆,年来时,发出沙沙声响,它就却然止步了。这就是撒岁的来历。为了驱逐凶恶的年,古人还通霄灯火明亮,并燃放“爆竹”。因为,过去没有现在的鞭炮以烧竹使竹节爆裂,产生巨响,年看到火光听到巨响就会远避深山,不危害人间了。
  其实,年乃岁末,也是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刻。
  民间过年,全家团圆,远在山南海北也往回赶,如果一家人有一人在外地,没能及时赶回来,全家心怀惦念,吃饺子时也要有他(她)的一碗。
  民间过年,从腊月廿三日起,就进入准备阶段,磨粉,蒸年糕,作新衣。杀猪宰羊置办年货。儿歌云:“糖瓜辞灶,新年来到,姑娘买花,小子(男孩)要炮,老头买顶新毡帽,老婆婆买条臭裹脚”。从歌谣中看得出。过年蕴育着一片新气象。
  民间过年,除夕贴“对联”也叫春联。三十晚上,还要接神,把新请的神像悬挂起来。现在不同了,家家守着电视,观看电视台的文艺晚会节目。三十晚上,待到零点时刻,家家燃放鞭炮,庆祝新年。接着准备年夜饭——水饺。吃罢年夜饭天蒙蒙亮,亲友之间挨门串户拜年。见面恭喜发财,或问过年好?村中素有不睦者,通过拜年,可以消除前嫌,重新和好。
  正月初一拜年后,皆去祭祖。然后是接待亲友来访或去探望自家亲戚,直至初五日。
  为了企盼好年景民间常以观察初一至初十的天气好坏,确定种植作物的品种。好天气证明宜种植,能获得丰收;坏天气则不宜种植,即使种了也难得丰收。
  歌云:初一高梁;初二麻;
  初三芝麻;初四花(棉花)
  五薯六豆,七谷八麦,九瓜十菜。
  至于此俗是类似农谚的经验总结呢?还是一种荒唐的说法呢?值得探讨。

历史名人

  刘挚
  刘挚(公元1030——1098年),字莘老,北宋永静东光人。嘉祐四年中进士甲科。初任冀州南宫县令时,因政绩卓著,与信都令李冲、清河令黄莘被称为河朔三令。后任江陵府观察推官,由韩琦推荐为馆阁校勘,升迁为著作郎。当时王安石刚开始执掌政权,对刘挚非常器重,提拔刘挚为检正中书礼房公事。之后刘挚又被提升为监察御史里行。王安石拜相后,推行新法,刘挚以为新法有许多弊端,便上书宋神宗陈述新法弊病。神宗当时宠幸王安石,把刘挚贬为衡州监管盐仓。元丰初年改任集贤院校理,知大宗正寺丞,为开封府推官。后又命为礼部郎中,不久升为右司郎中。宋哲宗继位后,刘挚改任秘书少监,升侍御史,元祐元年升为御使中丞,元祐六年,拜尚书右仆射,与尚书左仆射吕大防同时执政,废弃新法。后来吕大防与刘挚发生矛盾,御史杨畏依附吕大防,劾奏刘挚,刘挚被罢相。元祐八年,宋哲宗亲政,又推行新法,第二年,刘挚被贬为光禄卿,绍兴四年(公元1097年)刘挚被流放新州,不久含怨而死。因刘挚一生刚直不阿,正气森严,忠贞爱国,宋哲宗死后,韩忠彦为右丞相,为刘挚翻案,并给予“忠肃”称号,后被追赠为“元祐忠贤”。刘挚平生酷爱学习,治学严谨,才华横溢,他撰写的《忠肃集》曾被后人广为流传。
  马致远
  马致远(?—1321后)族普称马视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河间路东光马庄(今马祠堂庄)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文家。青年时期仕途偃 ,中年适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之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称“元曲四大家”。其活动时期稍后于关汉卿、白朴。所做散曲内容较广,辞采振拔,“可与灵光景福相颉顽,有振 长鸣、万马皆 之意。”他是元贞书会的中坚人物,一生共作杂剧16种,现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青衫泪》以及与人合写的《黄梁梦》7种。尤发《汉宫秋》最佳。散曲有《东篱乐府》。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被后代文学家誉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退居田园,以衔杯击自娱。死后葬于祖茔。后辈为纪念他,在村南建了一座祠堂,并改村名为“马祠堂”,“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夷为平地,所幸其墓碑完好无损,“元诰授奉直大夫工部主事进士马公视远墓”18个阴文大字笔迹工整,清晰夺目。
  霍元甲
  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祖籍东光,清未爱国武术家。霍氏世代习武,祖传绝技霍氏练手拳(迷踪艺武术)尤为出名。明天启元年(1621)前后,霍氏一支迁居静海县小南河村,至霍元甲已是第七代。早年,霍元甲因生活所迫,先后在天津的脚行、药店谋生,在怀庆药店时,曾挑千斤担,被誉为大力士。1901年霍元甲在天津比武,战胜俄国大力士,京津哗然,声名大振。 1909年英国人奥皮音在上海张园设擂台,企图污辱中国人,霍元甲闻讯疾赴上海,亦在张园设起擂台,嚣张一时的奥皮音却吓得灰溜溜地逃走。此后,霍元甲于上海闸北王家宅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民间体育组织—上海精武体操学会(后改为上海精武会)。1910年日本柔道会精选十几名高手,来沪与上海精武会比武,霍元甲和高徒刘振声连败五人,日本领队气急败坏,亲自与霍元甲较量,见不能胜,遂欲以黑手伤人,但被霍元甲识破,遂将其臂磕断,日方惨败。事过不久,日本人得知霍元甲身患”热疾”,竟借治病之机,给其使用了慢性毒药,月余,霍元甲含恨而死。
  荀慧生
  荀慧生(1900—1968)名秉彝,后改秉超、慧生,艺名白牡丹,字词,号留香,东光县谷庄人,全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一生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荀派艺术。曾任河北省梆子剧院第一届院长。
  荀幼年家贫,随父流落天津,因生活所迫,7岁被卖给天津小桃红梆子班学戏,后又转卖给河北梆子花旦庞启发老艺人作为手把徒弟。庞戏路广,技艺高,教艺严肃认真,在师傅训教下,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了眼似秋波能生慧的眼神和绝妙和跷工,8岁便能登台演出。庞见其幼功练得扎实,且性情温柔,为人敦厚,长相俊秀,皮肤白细,遂给荀取艺名白牡丹,并在天津韦陀庙会上第一次挂出白牡丹艺名,演出《双官诰》。1919年19岁的荀慧生改唱京剧,以演花旦、刀马旦著称,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的妇女角色。荀的京剧唱腔中吸收了不少梆子唱腔,对我国传统京剧艺术有所突破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当年他随杨小楼、谭小培、尚小云到上海演出,在《花田错》中扮演丫环春兰而一炮打响,三小一白遂誉满江南。1927年荀返回北京,遂接受杨小楼等人建议,在北京开明大戏院演出时正式把白牡丹艺名改回本名荀慧生,同杨小楼、余叔岩、陈德霖被誉为北京四大名伶大结合。此时荀又大胆创新了旦角唱腔,具有剧本新、唱腔新、表演新、布景新的四新艺术,颇受欢迎。是年北京《顺天时报》举行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结果梅兰芳《太真外传》程砚秋《红拂传》荀慧生《丹青引》、尚小云《摩登家女》获前四名,从此有了四大名旦美称。
  荀慧生在60年的艺术生涯中,共演出300多个剧目,著名的有《荀灌娘》、《红娘》、《红楼二尤》、〈〈金玉奴〉〉《钗头凤》、《杜十娘》等。旬热爱祖国,30年人代曾多次义演,为抗日蓦捐。50年代荀常在其小留香馆中作画。荀有一枚长方形金印章,上篆阳文:“荀词慧生是我名,河北东光是我家”。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荀被迫害致死。
  孟观
  
 孟观(?—301)字叔时,西晋冀州渤海郡东光人。
  孟观自幼嗜学,精通天象、历法。晋太熙元年(290)政权渐次落入太后之父太尉太博杨俊手中。永平元年(291)贾后与楚王司马玮合谋杀杨俊,并废太后杨氏为庶人,孟观助之有功,升为黄门侍郎,官阶为五品,并封为上谷郡公。此后,宫廷内杀戮之风愈演愈烈,终于酿成“八王之乱”。元康六年(296)氐族首领齐万年聚众10余万,围泾阳,袭扰关中,进逼长安。关中地区虽有梁王、赵王重兵把守,但因忙于内战,无力破敌。元康九年299)朝廷启用孟观为征讨大将军。孟观率军西征,奋战破敌,官授右卫将军。永康二年(301)赵王司马伦篡政,念孟观平氐功绩斐然,加封安南将军,领兵驻屯于宛。光熙元年(306)西晋怀帝即位后,一场持续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终于偃旗息鼓。孟观被视为赵王伦的党羽而遭斩,且株连三族。
  袁恕己
  
 袁恕己(?~706)唐朝永静军人。武则天称帝期间,袁恕己仕累司刑少卿、知相王府司马。唐长安四年(704)武则天病重,袁恕己同宰相张柬之等乘机发动兵变,诛杀武后宠臣张三易之、张昌宗,废周国号,迎唐中宗李显复位。袁因功右迁中书侍郎,封南阳郡公。袁恕已为官刚直廉洁。中宗之女安乐公主怂恿家奴强抢良家女子,袁恕己支持刑部将恶奴逮捕归案。安乐公主大怒,到中宗处告状,中宗下了一道放人手诏,袁恕己竟不奉诏,据理力争,终于说服中宗,遂将恶奴斩首。大臣杨务廉因巧于营建宫殿楼台而被提升。袁恐中宗沉溺于奢侈游乐而不思国事,数次弹劾“杨务廉位居九卿,不以治国安邦之策进于帝,而专事营造宫殿宛囿以媚上,不予贬谪,皇恩厚德就不能昭示天下”c中宗遂贬杨务廉为陵州刺史,晋升袁为中书令。韦皇后勾结武三思等一般佞臣,排除异己。袁恕己被贬为窦州司马,后流放环州,武三思复使其同党周利贞假皇帝之命逼杀之,袁含恨而死。睿宗景云元年(710)袁恕己得以平反昭雪。玄宗初年被迫谥为贞烈。德宗建中初年加赠太子太傅。袁善诗文,惜遗作多散失。今仅存《咏屏风》诗一首。
  马允登
  
 马允登(1547—1591)字叔先,明代东光郑庄人,工科给事中马汝松之子。马10岁能撰著文辞,13岁入县学。于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历任山东齐河、河南安阳、沁阳县令,官至湖广布政司右参政等职。马初到任齐河时,适逢一件命案,此案拖了数年,冤屈了不少无辜者,也没抓到真正的凶手。马屡次微服私访,几经周折,终于查出凶手,将其捉捕归案,使蒙冤者得以昭雪。后马调任河南沁阳。赴任途中,漳河泛滥,死者无数,他顾不得到任,奔赴灾区,组织百姓掩埋死者,开仓分赈,并号召外流难民,速返乡里,重建家园。在此任职5年后,升任御史。后巡行淮阳四郡时,适值淮、泗大水,湖泊泛涨,他与中丞共同疏理月河,筑塘护堤,排除洪涝灾害。马主持政务时,大官、贵戚有悖于公众舆论者,他往往公开奏章弹击,虽因此招致怨恨,也在所不顾。他还曾奏请皇上限制贵戚享受皇恩,禁止功臣、世家作威作福。人们赞其高风亮节,称他“马御史”。后来,他出任山东副使,训练青州士兵。以其能干,又升为湖广参政,监督指挥水路运输。马允登44岁去世。朝中官员与四方交游之士,为之哭泣者众。邑人以贤祭祀。著有《弹章记略》。
  霍维华
  霍维华(?—1636)东光人,进士,曾任金坛、吴江县令。官至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霍任吴江县令时,发觉县内徭役有轻有重,苦乐不均,便率人对各乡里逐一清查地亩,编造各类图册,防止隐瞒或遗漏徭役,并除掉酷吏,减轻赋税。天启初年(1621)霍维华以其内弟太监陆荩臣之引荐与大宦官魏忠贤友好,遂依附于魏忠贤、崔呈秀,合力攻击东林党人,弹劾罢免御史刘璞等4人,并追究三案(挺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企图借此打击东林党。同时攻击诋毁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并请修改《光宗实录》。及至魏忠贤失败,霍又以计谋保全了自己,任兵部尚书协理军务。后因图谋取代袁崇焕,为时伦新等弹劾,定入逆案。崇祯九年(1636)霍忧郁而死。
  张邦昌
  
 张邦昌(1081—1127)字子能,宋永静军东光人。进士出身,北宋徽宗时历任知州、礼部侍郎、中书侍郎等职,钦宗即位后,拜少宰。元代脱脱所撰《宋史》将其列为叛臣。
  钦宗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兵包围汴京,朝迁内部分裂为以李钢为首的抗战派和以李邦彦、张邦昌为主的投降派。宋钦宗为保全皇位,向金人乞降,金将完颜望宗提出割地赔款等苛刻条件,李邦彦、张邦昌主张全盘接受。于是钦宗派康王赵构和宰相张邦昌出使金营。行前张邦昌屡次恳求钦宗写下割地赔款手诏。议和期间的一天夜里,金营被宋军袭击。金人大怒,张邦昌惊恐万状,痛哭流涕,言是宋将擅自所为,非朝廷之意,极力开脱,以求金人怜悯。此间李纲组织了月余的东京保卫战,屡败金兵。钦宗畏敌如虎,一心议和,为讨好金人,罢免了李纲。为此,京城数万人包围了皇宫,上书皇帝:“李纲奋不顾身,是社稷之臣;李邦彦、张邦昌等卖国求荣,是社稷之贼。”愤怒的人们当即击毙了几十名宦官。金兵见民众奋死抵抗,各路宋军陆续赶到,且已得到三镇和不少赔款,便于二月匆匆撤军。是年八月金兵再次渡过黄河,包围汴京。翌年初金兵进入汴京,掠夺大批金银珍宝,俘徽、钦二帝及亲王、后妃、宫人数千名,并废二帝为庶人。初,金人欲立宋臣刘韦合为伪帝,刘韦合闻之,仰天大呼“忠臣不事二君,必死矣!”遂遗书自缢。此后金人强迫百官拥立张邦昌,张邦昌则跪拜金人屈膝受封,国号大楚,张遂降伪诏,大郝天下,以止四方勤王之师。张邦昌僭立,大臣张叔夜、秦桧不肯署状,被执金营。张俊、赵鼎、胡寅等逃入太学,唐恪饮药而死。吴革、马伸及内亲事官数百人,皆不忍屈节立异姓,杀妻孥,焚所居,同谋举义。不久金兵退,百官力主去伪号迎立康王,张不得已取消帝号,至应天府迎康王,伏地恸哭请死。高宗继位后起用李纲为宰相。李纲历数张邦昌僭逆之罪,力主严惩。于是,高宗将张邦昌贬往潭州,任昭军副节度使。不久,又因其曾与华靖国恭夫人李氏有染,触怒高宗,被赐死潭州。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33三维地图】网址www.33map.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33map.net)-33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